为加强京郊生态标准园区创建,推进废旧农膜回收、再生和资源化利用,变废为宝,化害为利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按照《2018年北京市“七统一”生态标准园区创建实施方案》的要求,结合本市农业生产实际,现就2018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提出如下技术建议。
一、选用地膜类型
全面推广地膜厚度标准0.010mm,增加拉伸强度、断裂伸长率,以便于人工或机械进行残膜回收,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。提倡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。
二、回收技术
(一)回收时间
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适时回收。
(二)回收技术
根据作物类型、区域特点、种植方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选择人工捡拾、机械回收及人机结合等残膜回收技术。
1、机械回收技术 在适宜机械作业的田块上,采取机械回收技术进行农用残膜回收,利用滚筒式、弹齿式等适宜的残膜回收机械,沿覆膜方向进行机械残膜捡拾;
2、人工捡拾技术 在不宜机械作业的田块上,采限用人工捡拾技术进行农膜回收,利用锄头等工具沿侧人工开沟,使压在土壤中的地膜完全暴露,然后从田头沿覆膜方向进行人工撤膜;
3、人机结合回收技术 在机械回收后残摸量较多田块上,人工进行二次捡拾回收。
(三)回收途径和方式
设立专门的回收点来进行统一的回收,鼓励园区自行进行农用残膜回收。可建立以农户和农村合作社组织为基本单位,残膜回收站为中转,公司企业加工再利用为高效回收利用体系。
(四)旧棚膜重复使用
推广旧棚膜一膜两年用技术。对收集提到的pvc无滴防老化膜等耐用旧棚膜,若破损度较低可重复利用的尽量重复利用。须先进行晾晒、抖土和清洗,再使用。
三、贮存、包装和运输
(一)贮存
首先将可重复利用旧棚膜与废农膜进行分拣,之后集中存放在符合环保要求的专门存贮场所内。贮存场所须为全封闭或半封闭设施,应有防扬散以及防火措施。
(二)包装和运输
农用残膜在运输前应捆扎和包装,用封闭的交通工具运输,不得裸露运输农用残膜。